close

IMG_3682 

一部暢銷書需具備怎樣的條件?曲折緊湊是免不了的,除此之外,我還喜歡深究作者創作的立意,就像史考特.費茲傑羅寫《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其原由正來自馬克吐溫說過:「如果我們能夠出生的時候80歲,逐漸接近18歲,人生一定更美好……」,是不是真的美好,費茲傑羅已經讓班傑明跟讀者說清楚了。

同樣的《別相信任何人》作者S. J. 華森想對讀者說的重點,只有一樣:記憶乃無價的寶藏。

 

《別相信任何人》故事其實很簡單。克莉絲汀每天醒來總不記得前一天或更久之前的事,她每天問身旁的丈夫:你是誰?這是什麼地方?她也不清楚自己是誰,為何會在這裡出現。由於克莉絲汀曾經發生過不幸的事件,她記憶的能力僅及24小時內,只要每晚熟睡之後,醒來又不知自己是何許人。根據醫師的建議,克莉絲汀每天寫日記,以便記錄她記不住的人生。

 

故事以時間順序鋪陳,加上日記倒敘的方式書寫,作者S. J. 華森要讀者跟著主角克莉絲汀閱讀她每天的日記幫助她弄明白自己,這種寫法很創新,有種選邊站的感覺。

讀者們與主角克莉絲汀完全不知道過去發生的事,表面上是讀者與克莉絲汀一起閱讀她所寫的日記,就像是讀者幫助克莉絲汀一起弄懂她自己,於是久而久之,兩者有了情愫,一起敵對作者,甚至末了讀者也和克莉絲汀同仇敵愾,一起氣惱作者。

雖然我不是非常喜歡這本書,卻也不得不承認,最末幾頁劇情的高潮裡,讀者的視覺與情緒被牽制了,我精神緊繃,彷彿無法控制自己的心跳,喃喃呼喊:快點!快點!

 

正因為克莉絲汀的記憶是空白的,所以她只能相信某些人,相信某些別人告訴她的過去,從別人口中拼湊自己的人生。因此,記憶果真是上天給人類最美好的禮物,有了它,我們才感受到情感與愛的存在。

時間等於記憶,等於愛。我們不愛陌生人,因為我們與陌生人之間沒有共同的時間和記憶。

 

過去一直有寫日記的習慣,每隔一些時日便隨意抽取任一本日記觀看。前些日子裡某天清晨醒來,恍惚中還殘留夢中幾許片段──我夢見了年少時認識的友人,剎那間心中不勝懷念,正要找出過去那段歲月的日記本,才想起日記本在我多次搬家遷徙之際早已遺落多時,頓時心裡的悲懷更加不可抑扼…。

直到此刻才明白,遺失了日記本,我剩下的僅有逐漸模糊的回憶。換句話說,當我有朝一日腦力日漸退化,又沒有日記本或照片能佐證發生過的一切事件時,任何人、事、時、地、物,都將與我不再有特別意義或情感。

 

正如《別相信任何人》故事裡所說,記憶會隨著時間淡忘,為了彌補,我們的大腦會自行添加部份假的記憶,叫做『虛談』,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的過去歷久彌新永不褪色,於是,在這些真實及虛構之間,我們便堅信自己擁有了最完整的人生。

 

將「記憶」當成素材寫成小說的故事不少,足見這是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莉莎.潔諾娃的《我想念我自己》就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想念我自己》是主角愛麗患了某類侵噬心靈的阿茲海默症,她明顯感受到記憶趕不上遺忘,日復一日有自覺的遺忘,她害怕失去家人、失去自己、也失去愛,因此她想盡辦法挽留自己的記憶。

 

對於人生大哉問,我想更適切的說法,不如說是安全感與愛,全來自於我們的記憶深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顏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