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大陸網友的文章,我個人非常喜歡,看過三次吧!索性將它轉載過來。
一如她文裡所說:『我不會去深究這些人,就像乞討者,是否她在跪地磕頭的背後生活比我光鮮?我只遵從我的內心,做我自己,我求我內心的踏實和平安。』
凡事但求心安,如果給了能讓心靈平靜,我反倒要說,是乞討者試驗了我們。
《她》
我是第三次經過她的面前,向前走了十米,然後折回來我丟了我口袋裡唯一的鋼鏰兒。
我知道如果我不返回來,今晚或者今後的很多天,只要我一想起這事,我會不安。
她是一個乞討者,每日都在北廣場長途客運站的左側天橋下,跪地給路人磕頭。
她選擇的位置很好,這不僅僅是去往火車站北廣場,長途客運站,還是地鐵口的主要路口。
她跪地磕頭的對面是假日酒店,出入的多半是來上海旅遊的外國人。
我曾經無數次的經過她的面前,我總是控制住自己的手,熟視無睹的離開。
那一日我hold不住了,我從她身邊走過的前兩次,從老遠的地方,就看她頻頻的磕頭。
她戴著帽子,頭包的很好,我看不出她究竟有多大年紀,有沒有路人經過,她都是機械性的磕頭。
可是,第三次,我的憐憫之心猶然,我給她的不多,但我成全了我的內心。
再往前的時候,我在麥當勞吃漢堡,一個老太在我坐下後向我伸出了手。
我進門的時候見過她,當時還想這垃圾東西老人也喜歡吃,結果沒等我的疑團解惑,她伸手給我要錢了。
我當時問老人,你是不是餓了,我買個漢堡給你吃,老人不說話,搖頭,我只好遞過去剛找我的一個鋼鏰。
4年前,我在嘉興南站吃麵條,一個老人問我:姑娘,多少錢一碗?
我伸出五指,5元,然後低頭吃自己的。
當我再次抬頭的時候,看見老人站在煮面的鍋面前猶豫,眼巴巴的看著熱氣騰騰的鍋,去一直遲遲不肯掏錢。
我觀察了差不多2分鐘,估計老人實在是沒錢吃麵條或者捨不得花這錢,但我看得出,老人肯定是餓了。
所以我立即叫過店主,付了錢,拉老人進了店裡,叫店主為老人煮一碗陽春麵,然後我轉身離開。
十幾年前,我剛參加工作,公車5毛,一位農民提了一個小小的蛇皮袋上車。
司機非要農民為蛇皮袋買張票,雙方爭執,農民後來無奈說,這麼小的一個袋子你要再收5毛,那我下車了。
我當時就走過去,投了5毛的硬幣,叫農民不要下車,我付了車錢。
坐下來一會,農民卻擠過來還我5個戴著他體溫的熱火火的一毛的硬幣,他說他有錢,不要我小姑娘付。
我推辭不了,我知道對於我,5毛僅僅是一趟公交,對於他就是一個包子一頓午餐。
再後來,那趟公車上我遭遇了小偷,被我發現,錢沒被偷走,我還打了小偷一巴掌。
去年12月在石家莊郊區出差,我坐錯了車,也打不到的士,只好換成另外的公交。
也是同樣的情況,我為某個沒有零錢的乘客付了車票。
可是哪一天我的運氣就很好了,我從客戶那裡出來,問回去的路。
結果路遇了熱心的好人,開車的人不僅請我吃了中飯,還和我去了另一家客戶,最後把我送回了市區的酒店。
我現在全不記得他們的樣子,他們的名字,但我從心裡的感激。
兒子也是,去年帶他坐火車,傍邊一個髒兮兮的妹妹,留著鼻涕的看著哥哥喝飲料。
兒子一看,轉頭就說:媽媽,把我的另一瓶飲料給妹妹喝吧,妹妹口渴了。
轉頭還丟我一句話:做人厚道點。
我遞過去的時候,哪女孩身邊的家人有些推辭,兒子就一個勁的勸她收下:你渴了,喝吧,沒關係的。
我從兒子身上看到某些優良的品質,那是一種欣慰。
我認為我們的行為不是施捨,是一種説明,當其他人需要我們説明的時候,我們能盡一點我們微博的力量。
我不會去深究這些人,就像乞討者,是否她在跪地磕頭的背後生活比我光鮮?
我只遵從我的內心,做我自己,我求我內心的踏實和平安。
歲末了,一切安好,就這樣迎接新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