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150638.jpg  

 

1.《我是我自己的新郎-郭強生》

2.《手斧男孩》

3.《末世之城》

4.《步行書-張惠菁》

5.《黛絲》

6.《湖濱散記》

7.《理想的下午 關於旅行也關於晃蕩-舒國治》

8.《紐約三部曲》

9.《哭泣的駱駝-三毛》第二次閱讀

10《月光河-司馬中原》

11《寫給幸福-席慕蓉》

12《滄桑-司馬中原》

 

我愛看書的習性究竟遺傳了誰?這答案似乎不可考。祖父清末時代出生於台灣,略懂漢字與日文,但父親與伯叔這一輩,卻僅僅國校畢業,而母親也因家境清寒未曾入學,在如此環境背景之下,我的原生家庭並不特別強調閱讀或知識的必要性,甚至尚存有女子無才便是德,以及女子終歸要嫁人無需高學歷的觀念。

 

真要說來,影響我閱讀最深的就屬阿姨和堂姐,一邊是母親家族的人,一邊是父系的人。小學時與伯父母一家六口住一起,堂姐每次放學後總會拿出漫畫書與我分享,當時人物多半是頭頂挽髻的小廝以及體面的鄉紳老爺,粗糙紙質上簡單的線條繪出一張張無色彩的分格圖,以及後來陸續看劉興欽老師的書,這些,遂成為我課後的消遣和娛樂。

 

小五那年,長我二歲的堂姐推薦三毛,自此《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稻草人手記》、《哭泣的駱駝》四本經典開啟了我對中國文字書寫的熱愛與對世界的嚮往。或許當時小小年紀的堂姐渴望找到一個學校之外也能與之交換共鳴的家人吧,所以她總催促我快快讀完,〈死果〉、〈沙漠觀浴記〉等篇章,我們一邊熱切討論,一邊應證教課書本裡所說的非洲風情。

 

P1150636.jpg  

另一方面,阿姨從台北郵寄一套《十萬個為什麼》1給我們,怕辜負了阿姨的好意,母親三天兩頭督促又叮嚀我與妹妹加緊閱讀,我不以為苦,只是這套書以年齡分冊編輯,有些高年級知識是三年級的我所不了解的,恐怕看完之後隨即產生更多的《為什麼》吧!於是,從一封給阿姨《十萬個為什麼》的感謝信開始,我們魚雁往返,整整三年,這期間她鼓勵我觀察日常生活書寫不同於學校作業的日記。在我國小畢業時她給了我人生中第一本日記,是上鎖的。自此之後阿姨成為我文學之路最大的嚮導和支持者。

 

台北謀職後,認識許多故鄉以外的事物,才知道,原來我這般年紀擁有大學身份的人比比皆是;與父母年紀相當卻擁有傲人文憑的也不少,但,為什麼台灣光復之後出生的父母當年都沒錢上學呢?過去的年代裡,屏東多是務農人家,同儕之間對文憑並不在乎,尤以女生為甚,他﹙她﹚們的父母相對也學歷不高,那時的我卻為了想繼續升學數次與母親劍拔弩張,甚至一哭二鬧以及籌劃離家出走。

 

可笑的,我開始深深地羨慕別人的人生,尤其那些書香之門,仕學之第,父母鼓勵子女求學升造的家庭,為何我僅僅高中畢業就得就業?難道自己的父母不明白知識就是力量嗎?疑問隨著年紀與日俱增。在我往後年月裡未曾追問過任何人關於這類的事。然而,卻在三十歲那年給自己的禮物是把二專讀完,成全了基本學歷。

 

在這2011跨年之夜,回顧43年歲月,若問我過了近一半的人生有什麼缺憾,那必是,沒機會讀上正規大學;若問有什麼得意的事,便說,我走出了自己希望的人生。

 

1:《十萬個為什麼》在1978年時書名為《為什麼?》

P1150632.jpg  

 

P1150633.jpg  

 

 

<<前往2012/01月份                              前往2012/11月份>>

 

arrow
arrow

    顏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