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
一句因為愛而說出口的謊言,造成所有人許多年的痛苦,這應該是他始料未及的吧!
不是母親,無法體會對骨肉親情的愛,大衛憑著自己對妹妹痛苦的回憶,
便決定讓諾拉“不再”有與他相同的傷痛。
無奈,他所做出的一切反應,都是他自己的經驗──愛必須完整,不能殘缺。
諾拉:
大家避談菲比,像努力阻止潰堤的洪水,
處理悲慟應該勇敢面對,逃避無法令傷口結痂。
誰可以左右我們的人生,父母?配偶?上天?還是自己!
一開始的諾拉讓我想起過去瓊瑤小說筆下的女主角,脆弱、哀怨,
無法掌握自己的人生,只能用消極的態度來對世人做抗議,
也許當媽媽的人,無法在"未擁有孩子之前,就已失去孩子"。
卡洛琳:
充滿愛心的人注定擁有幸福的人生,
母愛是,當你與孩子四目交接時所產生的互相依存感,
不管她是否來自你的子宮!
我想:
人之所以不肯坦然面對自己,最大的原因是:
他還沒準備好原諒自己;
而不能原諒自己,是因為我們無法接受當下錯誤的選擇:
但其實那只是一種選擇,錯誤,是我們給它的標籤~~
我們常以為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出自愛,例如替子女決定科系、未來,
但是其實那都是"我們"自己要的,不是"我們所愛的人"要的。
愛~~可以是犧牲,也可以是奉獻,
但絕不是藉口,更不是"以我的經驗要你接受"。
有時我會想,我們憑什麼幫別人作決定,就像大衛幫諾拉一樣,
揭開愛的謊言,真相不過是自己害怕再一次受到傷害。
然而我不懂的是,大衛認同諾拉的外遇、酗酒是自己造成,
這種家庭失和的痛,比起小時失去妹妹的慟,究竟熟重熟輕?
這時腦海中浮現《這本書可以救你一命》中的幾句:
我們有好多東西了,可是我們還要更多,
我們害怕獨處,可是我們不看周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