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未剪的童年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作者把自己童年的一段瘋顛歲月如實呈現,林林總總令人瞠目結舌:
「艾格尼絲坐在沙發,吃著一包普瑞納狗食。」
「阿普蹲在起居室的平台大鋼琴下,雙眼緊閉,他在拉屎。」
「芬奇醫生說大便突出馬桶,直指天堂,直指上帝,是表示財務有轉圜餘地。」
「我哥穿著快要拉到乳頭上的長褲,與至少小三號的馬球衫。」
『紐約著名廣告創意人歐各思坦回憶他九歲至十七歲發生的事。
他的父親是一位酗酒又有家暴傾向的大學教授,母親是一位罹患躁鬱症的女詩人,
兩人離婚後,母親無力照顧,就把他丟給她的精神醫生寄養。
沒想到這個精神醫生的家庭根本是個杜鵑窩,不但生活形態異於常人,
而且家中長年寄住著一些精神病患,
包括醫生的養子就是一位三十多歲的臠童病患……』~~摘自網路簡介
起碼我覺得主角一開始還算正常,都是那個芬奇醫生害的,
慢慢躍入書中的角色,一個比一個瘋狂,無所不用其極的搶戲份一般,
最後連主角也參一腳,跟當初令他害怕的瘋女孩納塔莉成為好朋友。
所以精神疾病會傳染嗎?還是我們本來就是一個不正常的世界?
我想起那個“國王是瘋子”的故事,
為了不讓已瘋的人民認為他是瘋子,國王只好將自己也變成瘋子,
所以智者說:如果你能記住你是瘋子,你就不再是瘋子。
它其實算是黑色肥皂劇,但我又想將它歸納到勵志小說,我的理由是,
因為作者最終還是成為年薪千萬的廣告人;
因為我在書中發現二小段銘言:
納塔莉說:「你難道沒有感覺我們在追逐什麼嗎?更大的東西。
我不知道,一種只有你我看得見的東西,好像我們不停的在奔跑、奔跑。」
逃離醫生家的那一刻,主角說:「我當然可能在紐約有所作為,
在紐約不會比在芬奇家的經歷更瘋狂,而且我活過來了,我拿到了“生存”的博士學位。」
書末附註了所有看似瘋狂的人,
在離開芬奇醫生後都有個看似正常的生活,
因此在整齣鬧劇當中,到底誰得了最佳編劇?最佳導演?和男女主角獎!
Augusten Burroughs官方網站 http://www.augusten.com/html/ 電影官方網站http://www.sonypictures.com/homevideo/runningwithscissors/ 圖片引用http://blog.ylib.com/sunlight/Archives/2006/11/01/1316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ren4043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