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種工作,可以讓人覺得精疲力竭,
有沒有一種工作,可以讓人有非常深刻的無力感,
有沒有一種工作,再多的休息也覺得不夠,
有沒有一種工作,讓人覺得毫無價值,受盡想大哭卻哭不出來的痛苦。
我承認,眷戀它是因為那份足以果腹甚至奢侈的滿足滿,
我承認,眷戀它是因為還沒認清自己求生的本能是什麼,
但這不是我要的生活,有人希望從工作中得到財富,
但我突然明白自己最大的財富是健康而不是金錢,
這個真理想要了解,卻也不是那麼容易…
* * * * *
這一段話是同事在部落格裡道出的吶喊,彷彿永無止盡,
工作之於我們的人生,究竟是糊口的工具,或是成就喜悅的來源?
如果每年至少一次出國旅遊是為了犒賞自己,
那麼回到工作崗位後,為何總有揮之不去的厭惡和倦怠。
當工作已變成健康與金錢的角力賽時,你怎麼當裁判?
如果辦公室裡的緊張令你矜持到下班,一出大門就化為娑婆不止的眼淚時,
你聽到靈魂的抗議嗎?
球場上那力求表現的選手,究竟他是真心熱愛運動,
或只是為了歡欣雷動的掌聲,
是否有天當年邁的體態悄然附身時,才能檢測出真正對球場的氣氛不改初衷,
或是已然不再回頭?
幾米的《履歷表》中,寫出許多心靈的聲音,也說出對於各種行業的心情,
有無奈也有快樂,但我相信大多數人屬於前者,
當市面上琳琅滿目的勵志文章每每宣告如何去愛自己的工作時,
似乎也顯得天馬行空不食人間煙火,無怪乎大部份的人根本打從心底不看這類的書籍,
但也許是2/8法則,所以才有那麼多人不知道自己、不認識自己。
我們是因為害怕改變,所以逃避改變嗎?
抑或是安穩的工作就是對生活最大的慈悲?
『以前年輕時,做什麼工作不重要,領多少薪水也無所謂,
我只要快樂就好。……,後來我發現,世上根本找不到純粹的快樂,
……,於是我只好妥協,工作上只要有百分之五十的快樂就好,
現在我的工作有多少快樂,我早已不計較了。』~~摘自本書內文
書封底下:『你是誰?你喜歡什麼顏色?曾經到過哪些地方?
你有什麼夢想?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流星劃過天際的時候,你會為自己許下什麼願望…』
幾米又說:『當我開始填履歷表時,我就開始練習說謊。」
於是我們便命令夢想和興趣閉嘴,永遠不准再說話。
因此當我離職後的某一天,又另一同事也在自己的部落格裡寫下對我的感言:
「我的理想和抱負有很多,不過都活在回憶裡了,……,
我也還沒找到其他答案來解開這無解的習題,
希望有一天我也會和你一樣,找到自己的夢想,勇往直前…。」(石頭對路燈的傾訴)
~~以上與《海上鋼琴師》獻給我所有的朋友和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