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建元二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協商對付匈奴;元狩四年他再度通往西域落實外交,不但將中國的絲綢、磁器等銷往中亞,也把中亞地區的音樂、飲食文化引進中國,於是開啟了漢唐盛世以來的絲綢之路。
眾所皆知的漢代絲路東自陜西的西安(古稱長安),經甘肅河西走廊,再到吐魯番窪地轉烏魯木齊直抵邊境,這是中國這端的必經城市,若繼續西行進入中亞,則經過烏茲別克的撒馬爾罕,再到伊拉克的巴格達。唐朝之後海路發達,因此又有了以南海道各港口為主的海上絲路,從東南沿海港口航經麻六甲海峽、印度洋、波斯灣、底格里斯河直至巴格達。
從沒有人能走完一整個絲路,然而,可以真正從頭到尾走完這條商路的卻是物品本身。當然,離開西安後下一站分別是蘭州、威武、張掖、酒泉、敦煌以及漫漫無邊際的沙漠,而這次在台北士林科教館的『穿越時空-絲路行』特展,則是將西安以及自此向西的吐魯番、撒馬爾罕與巴格達四座古城市做了大略敘述。
當時中國是世上唯一絲綢出產國家,自蠶到繭、從織布機到綢緞,特展中將中國絲織品做一連串完整介紹;西安同時也匯聚了中西音樂,例如琵琶、笙、胡琴等,豐富了當時的樂曲傳播;至於宗教的佈道就更免不了,玄奘取經或石窟壁畫,都記錄著當時宗教與人文的極盛時代。
因為全年幾乎沒有雨水,古代吐魯番居民利用天山積雪引入山腳的坑道,再由這些地下坑道中分出許多小支流以供應所以住戶,這就是著名的『坎兒井』灌溉網絡。吐魯番的名產葡萄又稱「馬奶子」,尤其氣候與地理環境的關係,這裡的葡萄為當地人帶來不少收益。夜市裡充著四面八方不同的商品,有珍奇的水果,各式罕見香料,稀有的獸皮等,可以想見當時熱絡的貿易盛況。
成吉思汗時代,這裡是花剌子模首都,邊城特色明顯。撒馬爾罕彷彿是天生的生意人,他們擅長透過交易產生利得,因而使得當地商業繁榮,富商大賈到處都是。
四、 巴格達,《一千零一夜》的故鄉
巴格達在波斯語義中為「神的贈賜」,5000年前曾有過一座高大壯觀的「巴別通天塔」﹙又稱巴比倫塔﹚通往天堂。巴格達文化不亞於中國,世界各國的金銀器皿、文物古董彙集於此,形成能人學者聚落之所。
士林科教館『穿越時空-絲路行』特展,以重點方式介紹絲路為文明與歷史帶來的影響,以及各城市與人類古往今來之不同。當我們回顧過去,這條如此漫長的路程,商人們卻不遠千里東西奔走,終究代表著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因為和平而讓世人富裕,經濟繁榮、讓許多發明得以藉此傳遞,這肩負多重意義的絲綢之路猶如現今的光纖網絡,給所有人食、衣、住、行、育、樂,不同風貌,不同視野。
相關網址:http://silkroad.ishow.gmg.tw/index.php
蒙古包外觀
蒙古包內部陳設
絲路城市溫度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