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耐冬的譯本開頭第一句很多人覺得優美:『許多年後,當邦迪亞上校面對行刑槍隊時,他便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找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是一本大人的童書,馬奎斯用簡捷優美及饒富深意的文字將冗長的六代家族故事,書寫成人生不可能逃避的孤獨夢靨,既寫實又魔幻,彷彿是邦迪亞家族的輪迴、馬康多小鎮的宿命。蔣勳曾說孤獨有六類,分別是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而故事裡邦迪亞所有人正是分別代言了這六種孤寂。
老邦迪亞年輕時帶著妻子易家蘭以及幾位年紀相彷的族人遠走他方,來到一塊新生地建立屬於自己的村莊──馬康多。首代人物老邦迪亞是一位充滿好奇與挑戰新知的人,他最期望的是好友吉普賽人麥魁迪從遙遠的異域帶來神奇魔幻的商品,例如磁鐵、冰塊、望遠鏡等等。當老邦迪亞把自己關在工作室並沉迷在新奇的玩意時,易家蘭一肩挑起家人所有的食衣住行,務實而且堅強。
易家蘭在故事中是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她幾乎貫穿六代,活得久,也活得夠辛苦,她眼見家族的興盛與日益衰敗,卻無力挽回。馬奎斯讓易家蘭扮演寫實社會裡的中流砥柱,不屈不撓,是一位女性的勇者,也是貫穿故事的軸線。
大兒子亞克迪奧與占卜女郎透娜拉生下兒子阿克迪亞後竟隨吉普賽人離去,直到多年後才回來馬康多,當時亞克迪奧健美壯碩的身材令許多女孩心猿意馬,然而他卻與母親易家蘭撫養的養女莉比卡同居,因此二人至死都無法得到易家蘭的諒解。
二兒子邦迪亞上校可說是故事的重心。他與父親一樣富有研究精神,娶了一位年紀足以當女兒的莫氏柯蒂為妻,疼愛有加,但莫氏柯蒂的早逝讓邦迪亞上校決心從軍,抵抗敵人共和政府。他二十年的抗戰生活共經歷了32次革命失敗,多次死裡逃生,期間他有過十七個私生子,只因晚年禍從口出,以至政府軍追殺他所有的兒子。邦迪亞上校是家族英雄,重要性不輸母親易家蘭,他同時也是馬康多的英雄鬥士,戰爭結束後歸鄉,只能躲在房間裡製措小金魚飾品維生,邦迪亞上校在故事中有著反差極大的後半生,叫人同情,也叫人肅然起敬。
如果夠入戲,鐵定會像我一樣對易家蘭的女兒亞瑪蘭塔嗤之以鼻。她與莉比卡同時愛上鋼琴師,當鋼琴師準備與莉比卡結婚時她竟放話會殺了她,於是婚事只能一直延誤著,後來莉比卡與她的大哥同居,鋼琴師轉而對她產生愛意,可是亞瑪蘭塔仍舊對不再是情敵的莉比卡心存恨意。當鋼琴師對亞瑪蘭塔求婚時,她快樂得要死,卻假裝矜持拒絕了。痛苦的鋼琴師終於自殺…。
多年之後邦迪亞上校的好友馬魁茲也愛上了亞瑪蘭塔,她此時同樣深愛對方,就像當年愛鋼琴師一樣。同樣的馬魁茲也向亞瑪蘭塔求婚,她還是一樣高興得要死,卻也仍然假裝矜持的拒絕,直到馬魁茲老死。
亞瑪蘭塔可說是瘋狂之愛的原形,她兩度拒絕愛人的追求,卻與自己的姪子發生關係、與姪孫也不尋常的情愫。我不了解作者為何要塑造這樣一位追愛又放棄愛的女人,彷彿害怕別人愛她,正如她不想愛自己一般。
《百年孤寂》另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所有人物都能獨立於故事之外,如果把每個角色拿出來當成短篇小說,也都有其探討的空間。而唯一不變的,則是邦迪亞家族每個人都受盡孤獨之苦,寂寥終老。
本書人物眾多並且複雜,閱讀的同時不忘翻看家族體系圖會比較容易了解他們的關係,雖然《百年孤寂》故事情節龐大,但並不瑣碎,馬奎斯用極簡單的文字、以說童話故事的方式書寫,不管是血腥的、情色的、悲愴的、虛幻的、暗喻的,都以淺白卻意境深遠的筆觸描摹,如果不細細閱讀,將無法體會作者目的。
故事裡傳說虛幻的部份,比如死者亡魂會變老、跟著人們遷徙、與活人對談;大兒子亞克迪奧中彈死亡時血流到屋外、流到街上、流到母親家裡;以及馬康多下了三五年沒有歇止的大雨;然後來了一陣怪風,將整個小村莊吹走了,此後再沒人知道這地方。書中魔幻場景有大有小,仔細發覺其實更多,馬奎斯在寫真中投下一枚魔幻事件,再將故事延展開來,讓奇怪的事成為理所當然,讀者隨著情節緊張、驚喜、怒嗔、自是一番享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