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瀕死之眼.jpg

東野圭吾的作品一直有很高的評價,《瀕死之眼》取材來自一起日常隨時可能發生的車禍。詹宏志先生曾在《偵探研究》書中提到喧騰一時的社會命案,即台東的南迴鐵路火車出軌案(鐵路搞軌事件),當事人李雙全、陳氏紅琛和李泰安、甚至李老先生都被擴大的謎團一一涉入調查,結果不僅記者,連民眾都在茶餘飯後紛紛發表推理感言。

 

通常一樁犯罪動機都有直接的導火因素,而對於罪惡的原諒與否,雖沒有直接的丈量根據,但在人類天性中,其實都寧可選擇遺忘來逃避痛苦,這乃出於天生的自我保護,尤其是被害的一方。

 

前面說過,很多看似單純的意外,追根究底之後其實會有更多的「意外發現」,東野圭吾的初衷應是想把故事寫大,讓書中關於對死去妻子的「愛」而釋出的無盡思念,成為串連大綱的主軸,再用所謂的死亡之「恨」,引導出人類對責任的規避與醜態,進而互相呼應。故而書的二分之一處仍處於鋪陳階段,許多關鍵人物與推演都還羅列以待,然而不知怎地,劇情在三分之二處急轉直下,草草收場。

 

人生的波折有時的確比小說更具戲劇性,在所有復仇的背後都有一段辛酸的煎熬,只是這場煎熬與復仇動機是否合理、且具有邏輯性,這才是讀者願意繼續下去的理由。此外,復仇者煎熬的過程及復仇的必然性,又牽涉了前面所提到人類天性中「遺忘」的機制,如果受到對方無心的傷害,卻一分一毫不吃虧的都想要回來,其實也抵觸了人類與生俱來善良和寬恕的原貌。

 

東野圭吾的文字其實還是有他的魔力,尤其在佈局以及氛圍的運用上,總能將讀者的視線緊緊抓住,雖然故事的結局和動機我並不滿意,但以一位創作者而言,他畢竟在平凡中找到了不平凡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顏玲 的頭像
    顏玲

    7號哲學家

    顏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