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etImage

親愛的丁丁:

感受完桐華宮廷劇<步步驚心>的纏綿悱惻後,即順著這般情緒看YouTube<甄嬛傳>,雖說這些君君臣臣的故事相距妳我百來年,時物也早已大相庭逕,然而人心的險狠卻至今尤然。

現在正讀著妳介紹的袁瓊瓊新書《看》,這位作者在我高中時期是國文老師口中的才女,與蘇偉貞、馬森、朱天文、蕭颯等人齊名,在中國文學低落,口語文學興盛的今日,這名字無疑讓我憶起童年時光。不過時間荏苒,物遷星移,每個人的思絡也有所驛動,《看》這本書已無關風月,不再咬文嚼字,而是生活進行曲,柴米油鹽之間的智慧調料。

 

無意間掐指一算,再3年就邁入五十大關,五十歲在古代是小長壽吧,怎奈我都還沒做好50歲的打算,日子就這麼不知不覺的近了。這一年多年越發思念單純的生活,我想走,回到我純樸而落後,什麼都比不上台北的家鄉─雖然它真的什麼都比不上這裡,但它的陽光暖一些、日頭長一些、人們的笑臉多一些;還有它的吵雜少 一些、時間慢一些、以及心情鬆一些。

記得以前在南部,最常的習慣是騎著自行車或機車,慢慢騎一邊無意識哼著歌,即便走錯路或走過了頭,因為回頭方便也就一點都不在意,頂多暗笑自己大意,反正時間多得很,根本不會在乎是否多虛擲了一分。正如台北朋友所說:「每次到屏東阿公家,就覺得時間很多,也不知道這多餘的時間是從哪冒出來的?」

 

其實接受過多資訊未必是件好事,袁瓊瓊書上說,以前看山是山,後來看山不是山,現在又成了看山是山;她又說人到一定年齡會想神隱,這於我又是說對了。創業之後深知低調的可貴與重要,因此學習隱忍著不發聲,然而久之習慣後,竟不再有想把自己打光在人前的欲望了。只要生活充實,內心飽滿,就不會在乎朋友的話題是否在自己身上。

之所以崇愛<百年孤寂>,是因為主角易家蘭,虛構的村莊馬康多、虛擬的人物、雖然一切都是虛幻的,但在作者馬奎斯,在主角易家蘭眼中都是真實有感情的。易家蘭眼中的小小馬康多涵養了她的一生以及許多子子孫孫,簡單的日子可能更充實,她活在當下,活在不變卻又萬變的故事中,這真的一本讓我念念不忘的好書。

 

袁瓊瓊又提到哥倫布到美洲大陸時,島上的印地安人看不到他們的大船,同一時間竟也在電視上看有人提到這段小故事,然而我想了解的是印地安人究竟是看不到?或是沒看到?過多資訊或是漫不經心都容易造成錯過,<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作者張德芬比喻得好,自己懷孕時滿街都是懷孕的婦女,沒懷孕時倒是看不到懷孕的人,這是因為不關心所以看不到,因此印地安人究竟是看不到?或是沒看到?我認為是後者。

過多資訊容易造成心的紊亂,讓我們錯過許多事,這也是我想回南部過深入簡出生活的原因。

 

《看》又提醒了我一本多年前買的精裝本<西藏生死書>,它雖安放在書櫃起眼的一隅,卻早已蒙塵。工作勞累,現今每日二頁三頁細細閱讀,這書讀來不易,囫圇吞棗怕也只是浪費時間,它不是教導如何心想事成,而是要凡塵俗子把瞬息萬變當不變,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萬物皆動,把人生無常當成天氣不復恆常一樣,方能不執著不痛苦不恐懼。

 

袁瓊瓊由生活中看自己,我從《看》中閱讀著自己,也就是看到了忙、盲、茫,的自己。

 

你的好友 顏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顏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