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010433879_bc_01.jpg  

 

過去,火車是悲歡離合唯一載體,匆匆來匆匆去,匆匆離匆匆聚,可惜我並不迷戀鐵道,我迷戀的是一種回歸。

 

屏東市地處屏東縣最北端,與過去的高雄縣僅一橋之隔,橋長一千九百九十公尺,而老家,就在橋的這端,與橋長相當。屏東市躲在青春年華的大高雄地區之後,身後又有個熱情無邊的墾丁,它藏匿其中,像三明治夾心,輕薄不易被發現。

 

高中畢業後最常搭乘火車往返屏東市與高雄兩地,當時最頂極迅速的是復興號,專跑遠途並停靠各大車站,若想自屏東到台北,可得搭非對號的普通車或是平快車(200610月起改為普快車)到高雄,再上天橋轉到不一樣的月台改搭復興號。普快車若從屏東市出發北上,首先經過隸屬屏東的六塊厝(現今是高屏舊鐵橋遺址的觀賞地點)、再到高雄縣的九曲堂、一路行經後庄站、鳳山、然後是高雄。

 

記憶裡,高四那年每天大清早從屏東到高雄補習,空著肚皮無力地把腳踏車隨意往車站角落一丟,神智不清走過地下道,抵對面月台上車。入口處的驗票伯伯知道學生總會睡過頭,也知道我和同學固定搭乘的車次,有一回晚了,匆忙中將鐵馬一扔就往裡頭跑,因為大老遠就看見驗票先生的嘴形:「快、快、快。」當然,大部份時間我們還是很準時的。這一趟路程約莫40分鐘,正好補眠,昏睡在座位上,雙眼惺忪而迷濛,嘟嘟~~!嘟嘟~~!長而響的鳴笛聲像是二度喚醒我們的鬧鐘。那時,屏東到高雄票價是17元。

 

劉克襄或許不是鐵道迷,但他走過許多地方寫下許多追憶,遂成了鐵路追隨者尋芳的先趨,《11元的鐵道旅行》收藏著過去的歲月以及收藏著現代的邊緣,這些過去歲月以及現代邊緣反倒是眾多都會人士想一窺究竟的所在,出於好奇或出自緬懷,理由四面八方卻齊聚於這二道由枕木所栓繫的鐵軌之上。

 

 

DSC04195.JPG  

 

11元的鐵道旅行》書中收錄著這麼一個故事。阿美族女孩Seven從東部到台北工作,忙碌壓力之餘只能從藍色天空認出與故鄉相同的風景,她疲憊無助時更常想起祖母的山地數字歌,原來所謂的遙遠,不是台北,而是自己的故鄉。有天當父母送她到知本車站返回台北工作時,催促的廣播先是用國語、台語、客語輪番播送,最後則是一段阿美族語聲音,用親切的語調唸出宛如原民們傳唱已久的古曲,而跨上車前一刻的回眸,她看見剪票口的父母含笑揮手,剎那間Seven熱淚婆娑。

 

Seven的故事到這邊似乎告一段落。後來作者劉克襄因緣巧合到該地車站果真聽到如Seven所敘述的廣播,親切吟唱的山地古調,讓作者不禁持續著和Seven相同的激動。作者文末附註,2009年起東部各車站不再放送阿美族語了。

 

故事應該在哪裡結束?在作者的附註之後嗎,或是Seven說完故事當下就已終結,還是2009年之前作者親耳應證阿美族語播放的片刻才是最美的句點。看風景時我們也成了別人的風景,記錄別人時我們也同時被記錄著,然而,真正的鐵道人生是沒有起點,沒有句點的。

 

 

 

 

 

arrow
arrow

    顏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