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4904.JPG 

  

DSC04903.JPG  

        

靜綠中的滿月圓

久違的太陽,久違的溫度。大家不再討論聖嬰或反聖嬰,直接點名氣候已異常,四月初春天仍然躲躲藏藏,像沒見過世面的小女孩,閃避在冬天老嫗身後遲遲不肯露臉,所有人苦等一周有餘的時間,才能換來二日的和煦。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趁清明連休四日,開始我的登山健身之旅。

 

 

DSC04907.JPG

騎乘機車從土城到三峽滿月圓,一路顛簸倒也愜意,陽光激動的摸著我的髮,我的T恤,牛仔褲燙得發疼,涼爽的風伸進衣領撫慰我,它和太陽競賽的遊戲亙古至今沒有歇止,而我是被戲弄的旅人。滿月圓森林遊樂區讓我憶起南部藤枝國家森林遊樂以及扇平森林遊樂區,後二者位於高雄,過去曾是我經常造訪之地。今逢連假第一天遊客不多,滿月圓入口的弧形拱橋佇立一片翠綠之中,倒也顯得幾番風情。甫入園區,二旁羅列的小樹是迎賓舞孃,攜了粉色彩帶夾道歡迎,於是我們進入了生態與植物的教本,讓躺在行曩中準備隨身打發時間的閱讀小冊沉默不敢多言。

 

 

 

DSC04964.JPG   

 

DSC04943.JPG

 

DSC04915.JPG

我的雙眼,除了文字鮮少觀看其他有別於日常食衣住行以外之物,白色的花,我喊不出名字;綠色小葉,如項鍊般掛在牆的胸脯上,煞是好看。在山裡以為萬賴俱寂,仔細聽,有樹蛙互語、有水流潺潺、有不知名的蟲鳥合鳴,朋友登山經驗豐富,一路同我解說各種生物與植物,我頷首回應卻不曾用心銘記,今日我想領受的並非人類給萬物的標籤,而是萬物要我神馳大地恩澤。我們諦聽,我們觀察,我們默數呼吸,我們也放空心緒,而在書寫本文的此刻,才驚覺自己一路的登山之行,已然做到小說《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裡頭論述的重點。

 

 

大自然教會我們什麼

我們在哪裡?現在是什麼時間?《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故事說的是一位大學的體操選手在一家24小時營業的加油站遇見一位身懷絕技並充滿智慧的老人,主角丹從不知道老人名字,僅以蘇格拉底稱呼,後來丹因為車禍接受老人另類的訓練,老人帶著丹爬山,丹以為山上有神奇的石頭,但沿途的風景,腳下每個步伐才是人生最重要的當下。這部由原著小說改編的電影,主旨在於探索內心的真實與自由,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有其目的,端賴我們如何看待,世上沒有所謂的意外,每個事件都是一項人生的課題。我們不同於其他登山者,急急攻頂在觀瀑賞景台匆匆拍照後再循原路下山,賞瀑對我們而言只是風景之一,與路邊的石頭,小蟲,綠樹無異,都是當下的全部。

DSC04924.JPG

 

 DSC04935.JPG

 

DSC04955.JPG

看完瀑布選澤一條人煙稀少的路徑下山,就在此時,我看見紅色楓葉。葉子之光合作用把篩落的豔陽馴柔了,四週一片寧靜,聽到的只有山的講話,我彷彿待在綠色帳篷裡,呼吸芬多精,在靜止與詳和的時光中納涼,放眼望去盡是一株株楓樹,綠得不像它自己。朋友說秋天來時,滿山遍野的紅,醉心的美,可惜來晚了,也來早了。於是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看見了這一些被氣候乍暖還寒騙傻了的葉子,還紅著,真叫人稱奇。它們在蔥綠中著色,又像是森林的唇印,端莊而美麗。

 

寒冬讓我近大半年不知淌汗的感覺,果真是森林浴,山風襲來竟使滿身燥熱的我打了個冷顫。下山吧,花叢裡忙碌的採蜜蜂兒如此對我說。

DSC04973.JPG

 

DSC04945.JPG

  

老街的過去現在未來

從滿月圓森林遊樂區下山,行經熱鬧的三峽老街,當然不能免俗的進去吃喝玩樂一番。二十多年前交通沒現在發達,捷運也還不知道在哪裡,我與妹妹從南部相偕到台北遊玩,當時的老街已赫赫有名,那時的建築和外牆是真實的老,道路與氛圍則老得真實,相較於現在,自然多了一分人文少了一分市劊。

 

 DSC04995.JPG

DSC05009.JPG 

 

 

自從金牛角麵包在三峽闖出盛名之後,這項食品更被如火如荼的發揚光大,加了巧克力、抹茶、黑糖、乳酪、花生等口味,更有搭配冰淇淋的創意改造,台灣人天馬行空的生意頭腦正是美食的動力來源。三步五步都是專賣店,沒吃過牛角麵包別說你到過三峽。

 

 

DSC04999.JPG 

 

糖蔥.JPG   

除了老街,三峽祖師廟前廣場則是另一方美食所在,神奇的是在不起眼的冬瓜茶店前竟大排長龍,無視於當今火紅的古早味加盟冷飲攤,此外老街內的豬血糕店也人滿為患,令不以美食為天的我費猜疑。然而糖蔥店的古老手技,圍觀者甚多,卻叫好不叫座。

 

 

先民文化  三峽故事 

DSC05001.JPG 

DSC05004.JPG  

進到祖師廟內正逢導覽員解說,那上了歲數的導覽員,皺紋彷彿增添了幾分說服力。三峽清水祖師廟建立於乾隆三十四年(西元一七六九年),至今已二百四十多年歷史,在台灣往往因為牽涉信仰,讓許多古蹟雖歷經戰亂與天災,但仍得以延續或重生不被破壞,那雕樑畫棟,無非是信眾們一心響往神佑的寄託與所在。

 

 

DSC05007.JPG DSC04982.JPG  

數年前二度造訪此處時,老街尚未翻新,如今重遊仍是人聲依舊雜沓,垂柳依舊青翠,那廣場前老榕,也不忘迎接一批批新人,送走一代代老人,在它眼中我們都是漫漫歲月裡的一頁小詩篇,可我不再的青春,正如歸途中驚見的開放式伴唱機,嘶啞的嗓音唱著施效榮先生的『拜訪春天』,原來我那年代的歌曲,已由密閉幽雅的包廂轉移到路邊自助投幣式演唱。雖然疾馳而過音符漸行漸離,但意味深遠的詞曲和想像,卻字字敲鏤腦海…

『那年我們來到小小的山巔
有雨細細濃濃的山巔
你飛散髮成春天
我們就走進意象深深的詩篇
你說我像詩意的雨點
輕輕飄向你的紅靨
啊~~我醉了好幾遍
我~~~醉了好幾遍

今年我又來到你門前
你只是用溫柔烏黑的眼
輕輕地說聲抱歉
這一個時節沒有春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顏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