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px-Avatar-Teaser-Poster_zh-tw.jpg 

全世界看《阿凡達》看到掉眼淚的應該只有我吧!而且還是看DVD,不是3D電影。

 

故事架構讓我想起多年前的好片《與狼共舞》。凱文‧斯科納當時主演的鄧巴中尉被派到了最偏僻的哨所「塞克威克」,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中與印第安蘇族人有了深刻的友誼,並且以成為他們的族人自詡,當外族侵擾時鄧巴也因為捍衛家園成為族人的英雄,後來鄧巴被白人士兵囚禁,蘇族人也挺身解救了他,由於鄧巴對白人失望,也為保護族人,便帶著妻子離開了村落。而片末也說明蘇族人後來還是被美國政府收服,放棄他們世代相傳的土地與生活,美國開拓邊疆的生活便告一段落了。

 

電影《阿凡達》大抵上也是如出一轍的主軸,只是經過這麼多年,歷史與戰爭片不再吸引好萊塢時,導演與編劇就把背景套到外太空與未來世界,只不過利益開墾及侵略的藉口不變、個人式英雄主義和人性糾葛的手法也都雷同,不同的是當年我看《與狼共舞》痛哭失聲,如今年歲已大只換得幾滴清淚。

 

或許有人認為故事在創意上了無新意,聲光特效也蓋過邏輯,但編劇加入些許環保宣言,以及心靈的本然歸依,就足以打動著重劇情的我了。尤其當納美人不敵槍炮節節敗退時,連動物們都反撲群起對抗,我不爭氣的眼淚就是這時偷偷摸摸落下來的。

 雨林.jpg

不管用任何角度看待,被逼到極限之後的皮球反彈原理也昭然若揭,《阿凡達》既不是歷史故事,又非真人實事,所以在天馬行空的虛構之下,所有不可能都應被視為可能,不能理解也應被理解。誰敢說歷史不會重演,誰又敢說未來若干世紀人類將不再是披著文明外衣的野蠻之狼。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道,美國宇航局EO-1衛星拍下亞馬遜雨林地區的衛星照片,顯示號稱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開採後裸露的紅褐色地表,宛如膿瘡與疤痕。

 

《阿凡達》雖然試圖用族群融合展示闊度──例如主角歸順納美人、號召15個種族群力對抗外侮等等,卻仍脫離不了固有的美國式種族優越主義,(在電影《2012》旁白中,有一段提到全世界的總統都逃了,只有美國總統還指揮作陣,甚至捐棄自己逃亡的座位給科學家,這段小梗最讓我生氣。)例如男主角初遇女主角時說:「我知道妳會講英語。」此外,眼尖的觀眾必也能從眾多美麗的場景中,發現與宮崎駿的動畫相似。不過整部片子勉強說來還算控制在人類與潘朵拉星球及大自然共存的議題上。

 

或許沒戴3D眼鏡也是個好處,整部電影的感人之處不會被科技效果喧賓奪主,雖然它的立體視覺及製片上被譽為一大突破。末了男主角在大樹下,伊娃伸出發光的樹根,讓他成為真正阿凡達的橋段,就顯得畫蛇添足,就像故事最後一定要加句:「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一樣的兒童心理,難道不覺得讓男主角為潘朵拉星球身亡,或返回地球不再相見,也是一件很美的事嗎?

24632.jpg 

 

 

 

 

2463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顏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