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夢者的玻璃書.jpg 

作者:高登‧達奎斯

原文作者:Gordon Dahlquist

譯者:張定綺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00329

 

所謂「食色性也」,原來此書之『夢』乃古人所言之『性』。

 

擁有珍‧奧斯汀小說人物般氣質的淑女繆小姐,人稱紅衣教主的殺手小張,以及軍醫史文生,各因自己單純的原初動機,而捲入一場疑雲重重並且企圖改造人們心智的「食夢者」集團犯案陰謀中,該集團所製造的藍色玻璃書能夠彙進被改造者的思想(指性思想),同時觸摸該書之人也能將此思想匯入自己記憶底層,甚至能感受到等同的色、身、香、味、觸(指性方面的感官),當然,貢獻自身經驗的人也將被一句密語控制,此道密語如同指令,他將義無反顧服從說出密語之人。作者設定故事在如此這般的人為操縱慾念裡,以期達到掌握全人類心境的野心。其中三位主角由原本的不相識到結盟共生死,目的只為摧毀「食夢者」的不法手段,並為自己爭取愛情、榮譽、與忠誠,故事除了有不斷死裡逃生的過程,他們更必須為自己毫無掩飾的人性抗拒許多誘惑及挑戰。

 

以十八、九世紀的虛設時空為舞台,冒險及推理為主軸,貫穿全場的是邪惡之淵藪「玻璃書」,在所有看似華麗的錦衣、令人稱羨的爵位與財富、以及曼妙婀娜的身形下,竟隱藏了撒旦的黑手,在在將公平正義推向精心策劃的毀滅之中。全書彷彿性愛版之《哈利波特》,火辣的描述讓我宛如在捷運上偷看著成人小說,而廝殺和暴行的劇情又像輔導級電影,觀眾如我,心跳加速,香汗淋漓。

 

且容我自首,本書一共十章八百多頁,我在第二章就中了作者高登‧達奎斯(Gordon Dahlquist)的催眠術,彷彿機器人般無法思考,目光的節奏隨著紙本文字機械化的逐一上上下下,在斷斷續續的情節中看完此書。一開始歸咎於作者使用第三人稱書寫角色的方式,讓讀者產生了聯結上的斷層。例如某位女士出現時,作者先用一段文字形容該衣著及顏色,後來又用名字或姓氏稱呼,有時亦使用職位代號;本書出場人物眾多,在對白和敘述上,有種花式調性的感覺,不是不好,而是過於隨興,此種搭不上線的稱謂,讓我一下子分不出究竟誰是誰。

 

整本書中採用漏斗式寫法,從各別主角與背景縱分三條軸線談起,接著將人物彙總接軌,然後又開放性的把單一舞台分鏡演出。或許,以高登‧達奎斯劇作家、劇場導演、實驗電影製片身份,習慣用真實鏡頭補捉人物的詮釋手法,能鞭辟入裡的將故事深刻演出,但他在此處卻讓人感覺無法有效運用文字的想像力產生特寫,也無法令讀者透過敘述找到對的事件互相勾稽,更無法承前啟後追蹤因果。

 

以原創小說來說,高登‧達奎斯在「食夢者」與「玻璃書」二者的構想非常具有獨創性,可惜的是他把故事寫弱了,人性的誘惑與恐懼,豈止是情慾而已,在冒險和虛構的奇幻小說中,能夠投射的元素很多,足以掌控人類心靈的力量也不少,但若以本書的立基點深入探討,似乎理由不夠充足,此外出場人物之多,也顯示故事畫蛇添足之贅。

 

引用:http://blog.roodo.com/dali_novel/archives/11884609.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顏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