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姊妹.jpg

在古代所謂三從四德: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以及婦德、婦容、婦言、婦功,不僅是中國父權壓制婦女的教條思想,即便在改革開放的歐美,也同樣有這般的沙文教育,它讓婦女只是男性社會的附屬品,所有的天賦與夢想都在倫理中被淹沒。

《星期三姊妹》一開始便是由五位家庭主婦帶著孩子在公園中嬉戲,經由認識而串起的故事,她們各自內心深埋的往事、以及無法啟齒的家庭煩惱,經由緣份牽連起一輩子的感情,這是一本女性當自強的溫馨好書,女人的夢想和友誼由此展開,不能因為婚姻或家庭而隱姓埋名。

 

這五個女人分別是作者法蘭琪,愛讀書愛寫作,當年因為家庭因素無法唸大學,這是她一生的遺憾,與身為讀者的我相同境遇,細讀之下真有幾番悵然感受;

凱西是一位天之嬌女,丈夫外遇離家後,赫發現自己的能力與韌性超過想像,對於愛情她無怨無私,讓身為女人的我,不禁為她的傻感到難過、也為她的癡感到心疼;

琳達個性好強,被退稿62次,終於成功,她是所有人中最積極、最有戰鬥力的。讓我感佩的是她將好友帶往殯儀館,強迫大家逐一躺在空的棺木中,試想當生命走到盡頭時,妳是否敢正視自己的過去,進而回想當下的夢想和勇敢接受自己的未來;

布蕾特永遠戴著一雙白手套,擁有驚人的記憶,拿手的是數學與科學,她曾夢想成為女太空人,原來她的小說竟是白手套下的秘密;

艾莉有著不被祝福的婚姻,認為自己數度流產是因為犯了宗教上的禁忌,她在愛與幸福中努力不懈,渴望得到生命的禮讚。

 

由於看書是她們的興趣,因此每星期三下午的聚會,由讀書分享變成了寫作會,她們彼此加油打氣、融入對方的生活之中、同樣關心家事、國事、天下事,甚至為對方遭遇哭泣,也因為理念不合爭吵再行復合。

有人說女人的友誼無法長久,的確,過去與我心靈契合興趣相投的閨中密友,不是因為工作分道揚鑣,就是因為婚姻而沒了自我,女性似乎被賦予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任務,真正的友情和夢想,早在人生的轉彎處迷失了方向。

 

有時總認為生命是多麼的不公平,它讓我們一生疲於追求的目標,對別人卻是輕而易舉的事,然而生命卻又是多麼的公平,它讓每個人不論貧富貴賤都有自己想要成就的天命,一切端賴我們是否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勇於追尋自我。

誠如謝爾.希爾弗斯坦在《失落的一角》中我所看到的解讀,不管是太大、太小、太方、太尖的一角,都只是外在的客觀情勢,唯有認識真正的自己,才能像那開悟的圓,把另一角輕輕放下,再從容離去。

 

《星期三姊妹》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扣人心弦的鋪陳,但是每個人的故事卻如此真實,彷彿就像身邊的友人求助於你,與你分享,一起歡笑一起鼓勵,再一起成長。從表面看似平凡的故事中,讓我們檢視自己的生活、目標和願望,甚或檢測自己生命意義的高度、寬度與厚度。

若有幸,一生中與我們投緣的,或許是某位同學、朋友或同事,與源自血親的手足比起,更多了相知相惜和靈性吸引,茫茫人海中我們尋覓知音,能夠與之同哭同笑的友人,像是尋找另一個失落的自己。如果你渴望在平凡中看到真實的感動,《星期三姊妹》裡斷斷續續的生命風景,雖不至於讓你動容落淚,卻能輕敲我們蒙塵已久的心,珍惜身邊每一個片段。

 

感謝馬可孛羅的溫馨試讀:http://marcopolo.pixnet.net/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顏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