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jpg

 

我對保羅.奧斯特的了解是從他最近一本書《失‧意‧錄》中開始的,他很早就立定自己一輩子寫作的目標,也因為追求永恆的夢想,對於寫作之外的工作,總是以糊口為目的,他自剖的二句話:「當作家和警察或醫生不同,它不是一種“職業選擇”,與其說你選擇這一行,不如說是它選擇了你。」「除非得到上天特別眷顧,一個人休想單靠寫作養活自己。」看過他為生活、為夢想奮鬥的努力,所有交迫的失意、孤獨與貧窮,都成了創作的素材和靈感。

 

一開始故事中的納善先生決定到布魯克林定居,與身上的癌症共渡孤獨餘生,有天他在某書店巧遇當員工的外甥湯姆,進而了解書店老闆的過去,不久湯姆的外甥女──也就是納善先生外甥女的女兒,莫名其妙出現,並且對於母親與父親的事絕口不提,納善先生只好收留這聰明的九歲女孩;然而又因書店老闆猝死,湯姆不明就理接管了書店的財產。

 

保羅.奧斯特用他富有奇妙魔力的文字,讓讀者深刻體驗市井小民為生活折腰的人生百態,整本書則以納善先生為第一人稱,前半段叨叨絮絮說了過往的細枝末節。他是以保險為業的老人,口若懸河但也充滿愛心,他重視每一份珍貴的親情,與女兒、外甥、外甥女、外甥孫女間的互動,有著看似平淡卻又濃烈的感情,不曾看過任何一本歐美翻譯小說,能在故事中兜隴這麼多的親戚關係,甚至讓大家最後都以納善先生為首,黏著了家族間的聯繫。

 

說穿了這本書讓我真正感動的原因不在於故事的曲折,也不是因為保羅.奧斯特用字遣詞有什麼過人之處,而是因為主角樂觀爽朗的心。在納善先生細微的觀察下,洞察了周圍的人隱忍不發的失意和無奈,進一步改變他們的想法,讓生活不再只是一成不變的日子,他用真誠的心對待每一個人。一個準備孤獨老死的人,結果竟成了大家心中最慈藹的大家長。

 

當書中提到表姐、表妹這些稱謂時,著實狠狠敲了我心房一下,我們一向是標榜倫理掛帥、宗族血親傳承的民族,然在親屬之間感情式微的今天,我們一面享受科技與經濟代來的便利,一面卻也喪失過去血脈相連的大傳統。我們與所謂的表哥表姊、堂妹堂弟;與姑媽阿姨、伯父叔叔等,有多久不曾見面,甚或早已遺忘他們的臉孔。尤其在很多情況下能夠全員聚首,絕非在喜慶宴席上,而是宗親成員消逝的拜別會裡──或許在這樣的會晤下,人們便能夠以哀傷之名,再度戴起冷漠的面具出席。

 

不管是書中的納善先生或是作者保羅.奧斯特,他在故事每個轉彎,製造出許多驚喜,讓所有事件雖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結果,卻也能夠使讀者了解,人生其實是因為不完美而完美。我喜歡這樣的感覺,這正是讓我們遇到挫折時,繼續走下去的理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顏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