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歸鄉路.jpg

『餐廳的那份工作你一定要堅持到底,我擔心你會放棄工作,這樣你就會迷失,所以答應我,你會在這條路上繼續堅持。』~~摘自本書內文

假日的台北街頭、捷運站、風景區,都能看到膚色黝黑來自熱帶國家的外籍勞工,有的羞澀,有的似乎已習慣了台灣的風俗習慣,甚或配帶高檔手機,扭腰擺臀,光鮮亮麗的男男女女成群結隊,在異鄉過 著不同於家園的生活,他們或她們,當初遠離故里到陌生之境,無非希望多賺點錢讓家裡的親人溫飽。但是異域討生活真那麼容易嗎?能否抗拒廣告媒體播送出的種種誘惑,沒敢讓誓言被五光十色的霓虹淹沒?寂寞來襲時,是否還能為故鄉的伴侶守節?當公共工程又有外勞喪生時,我不禁可憐那些在家鄉等待他們的家人。

96年公視首播 「娘惹滋味」,即主述懷抱夢想的印尼幫傭,和泰勞來台工作的故事,劇情裡有著華人與各種族間的衝突與適應,就像「娘惹菜」充滿繁複滋味和眼淚;《被天堂遺忘的孩子》一書,安立奎的母親因為窮到養不起孩子,在他五歲時,遠赴美國工作,然而十一年過去了,母親不曾回過家,原來母親已在美國另行結婚生子,對極度思念母親的安立奎而言,母親寄回的錢不足以彌補她對家庭的背叛。

 

《歸鄉路》裡列夫帶著對亡妻的思念、好友魯迪的祝福、以及對母親與女兒的承諾,從過去的共產國家波蘭到英國打拼,他因為外表俊美,得到許多女性友人的幫助,從發傳單、洗碗工晉升切菜助理、到農場當雜役,如果這些算是工作經驗的累加,那也算夠幸運的了。由於曾到安養院當義工,在偶然機緣中成了主廚,他瘋狂的夢想於焉產生,雖然情感上最終一無所獲,但他與房東先生成了好友,無異是心靈及精神上的依靠。

家鄉即將因為築壩沉入水底,家人與魯迪全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中,這時,他更必須心無旁騖,勇往直前的往自己的人生夢想孤軍奮戰…。

 

家鄉的母親不懂,列夫為何要到外地工作,不能像好友魯迪一樣留下來嗎?女兒每每在電話裡詢問他的歸期,這種矛盾像拉鋸戰,一邊是親情的召喚,一邊是舒適生活的渴望,列夫形容:「那邊什麼都沒有,沒有工作,沒有生活,只有家人。」在“沒有”與“只有”間的抉擇,才造就了許許多多人生不同的價值觀及生活百態。不可諱言,有更多當初信誓旦旦與信心滿滿的人,最後迷失在花花世界,被七情六欲征服,心中對故里的渴慕逐漸遠離。

列夫多次有機會接觸英國的上流社會,但最後全搞砸了,他是老粗,文化與美學並不是他的天命,當迷失在所謂知識與表相的尊貴時,他內心便與英國社會的融入起衝突。書中二段他與女性友人參觀藝文賞析時的脫序行為,正啟悟了自己由濃轉淡的驕傲,無法言喻的空靈。

 

當家鄉即將因為興建水壩而被迫遷村時,列夫的母親誓言與村莊同進退,這讓我腦海浮現每當豪雨過後土石流肆虐,電視裡那無助無依的原住民的臉。

與故鄉拜別,檯面上看到的似乎都是萬分不捨與離情依依,但檯面下的問題卻是福利和金錢,許多既有的生活要重新開始,配套措施更是不可馬虎。人類的堅忍和軔性,往往在磨難中越挫越勇,而錢,正是安全感的另一種來源。

 

這本書《歸鄉路》掃瞄了近世紀以來人類種族融合、世界是平的、以及地球村的概念延伸,說穿了正是本世紀經濟物質,帶來的家庭衝擊與社會現象,雖然感覺有點八點檔,但充滿了溫暖,列夫遇到不少貴人,同樣也對別人適時伸出友誼之手。主角列夫身邊瑣碎的事、雜沓的感情、捉襟見肘的生活費、頹然並交戰的思鄉煎熬,作者蘿絲.崔梅用她擅長描寫心境的筆觸,帶領讀者進入一位男性外勞的內心世界,掂一掂思念的重量,並且讓故事呈現親情大於金錢,友誼強過愛情的姿態,警惕在淘金道途上前仆後繼的移民者,別讓物慾洪流,沖刷了初時的雄心壯志與夢想,撤守在異國的黑暗邊陲,帶著回憶而滿目蒼涼。

 

引用:http://blog.roodo.com/dali_novel/archives/9833065.html#comment-1986543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顏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