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絲莊.jpg

 

從古史傳記中,個人認為致富不外從政與從商二途,尤其身處亂世者,若有過人膽識加上運氣,想不飛黃騰達也難,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例如清代胡雪巖等嗅覺靈敏的商人,本身特質即具備成功因子,在國難之中眼光獨到,因選對邊而翻身,甚至善於經營,屯積生絲,壟斷居奇,富可敵國。

《史記:貨殖列傳》中微喻的「道、利、時」,道指順應潮流;利指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時指成王敗寇的因緣在於時機是否得宜;此外漢書《食貨志》經商十訣中的「知地取勝,擇地生財」「見端知未,預測生財」「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也在在實證了《和諧絲莊》這個動人故事的時代背景。 

《和諧絲莊》說的正是一個亂世奇才在商場中鹹魚翻身的褒貶故事。書中爭議性人物林強尼,擁有非凡的幸運及群眾魅力,他不斷替自己創造機會,適時將自己神秘化,英雄化,並愚弄人民,他受推崇的事跡日後也被報以責難,如果求生本能是每個人尚未發揮的潛力,相信強尼尤甚的能耐,才能將他推向如此戲劇性的人生。

 

南洋地區古稱南海,明朝永樂年間鄭和奉命巡視南海各國,航程均在文萊以西,故俗稱「鄭和下西洋」,後以東南亞地區概稱南洋。華人在各朝代都有不少人由於經商、逃難等理由居留海外,明清以至民國以來,由福建、廣東、廣西與海南等省遷徙至馬國的唐人後代,統稱馬來西亞華裔。

十七世紀英國人到達馬來亞,一開始的吸引力在於錫礦和金礦,1824年時荷蘭撤出馬六甲並放棄所有在馬來亞的利益,而英國則承認荷蘭對東印度剩餘地區的利益,至此英屬馬來亞方正式成為英國勢力範圍。1941年戰爭爆發,英國勢力消弱,1942日本佔領馬來亞後,採取不同的民族策略,樹立馬來主義,使得日本在馬來的管理上擁有知識分子一定程度的支持。

故事發源地怡保,處於近打河(Kinta)流域,吉隆坡北約200公里,是次於吉隆坡、檳城等第四大城市,也是馬國產錫礦的地方,在19201930年間,急速發展成一個採礦城鎮,因此被稱作「錫都」。

 

從內容來看,主角林強尼藉由二戰所帶來的時代動盪,讓他從低下階層身份,轉變為神祇化人物的地方權力者,他1920年誕生,身世不明卻具備不凡特質,對機械構造的天賦,讓他在近打河谷嶄露頭角。

說穿了他擁有的是「快狠準」的反骨性格──勤“快”,以獲得所有人的美譽;陰“狠“,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目光精“準”,對時事充分的掌握與自信,才能在夾縫中玩弄人性並致富。他胸懷“燕雀焉知鴻鵠之志”的決心,週旋於英國人、日本人與共產黨人之間,巧妙運用各種管道與矛盾,奠定了自己不敗的地位。偏偏世人對成功者的定義不外乎名聲、財富與權勢,因此當他接二連三突破生命困境時,莫怪人們將他神話,說成了不死之身。

 

本書第二部份則以林強尼之妻宋雪兒的日記為主軸,從日記中看到她與丈夫林強尼、日本人國近守和英人彼得間的曖昧關係。弔詭的是日記開始的切入點為宋雪兒首次與國近守面悟的細節,再輾轉帶出她與丈夫認識的過去,如此寫法很容易把感情的神韻投射在心儀的角色身上,因此宋雪兒對愛情的自私與迷惘,深深傷害了周圍每一個人,甚至也傷害了她自己。

第三部是強尼好友彼得,身處友情與覬覦朋友妻的羞愧中掙扎所做的敘述,也是本書文字刻劃最柔美的吟唱,詩性般的文句,彷彿大地唱起了天籟,柔焦過度的人性翦影,譏謔著每一個劇中人物的謊言,而且也交待了第一部及第二部故事之外,所有遺漏及不同面向的事實。

 

 作者歐大旭,出生台灣,父母為馬來西亞華人。襁褓時即隨父母回到吉隆坡,18歲時至劍橋大學學習法律,《和諧絲莊》是歐大旭第一部英文小說,這本書在全球暢銷書榜的佳績,他也被譽為「將馬來西亞畫上世界文學版圖的第一人」。

作者在故事所有橋段中不但用第一人稱述說,同時也以主觀立場批判強尼事蹟;另一方面卻又在許多細節裡將強尼過人之處做出不露痕跡的稱讚,毀譽參半、愛恨交織,在貧困的生命中看見希望;在夫妻關係中發現不忠;在情慾與愛情之海中見到背叛,若不對照作者生平資料,很容易誤以為《和諧絲莊》說的是歐大旭自己或祖先的故事。

除了上述 關鍵為歐大旭小說技巧之奧妙,他亦用撩撥人心的寫法,創造情感與權財的初始動機。歐大旭前後花了5年時間完成本書,以長期旅居異鄉,卻心繫馬來亞文化與歷史窮究的他而言,正說明了大地用愛餵養著人們身體的叫作莊稼,用愛餵養著人們心靈的叫作故鄉。

 

 

引用:http://blog.roodo.com/dali_novel/archives/9799903.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顏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