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邊緣的旅館7.jpg

Hotel on the corner of bitter and sweet
 
作者: 傑米褔特
原文作者:Jamie Ford
譯者:張琰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098(暫定)

 

一直記得前幾年到日本旅遊,領隊說他當年唸大學時,一位日本房東非常善待他這位台灣留學生,後來房東說了一句話:「我日復一日,為當年南京大屠殺的事深感痛苦。」當下我也一度跟著哀傷。雖然事隔久遠,很多人在大時代的環境中,囤積了大量回憶,那是一個沒有選擇的世代,痛苦或殘暴的他們,都知道自己正在寫歷史嗎?這本書最讓我掙扎與矛盾的所在,是國仇敵慨如何界定,大至民族意識,小至個人情感,我們又怎麼在愛國情操的大旗下做出誠實的宣示。

  

 

  

《悲喜邊緣的旅館》故事說是1942年時十二歲的華裔美國人亨利,認識了同學日裔美國人惠子,由開始單純的同窗之誼演變成了真誠的感情。有人說愛情是盲目的,偏偏人類喜歡選邊站,也強迫別人這麼做,曾經在 鍾曉陽的《停車暫借問》中也有一段不為人們祝福的異國戀情,然而任何決定其實都是自己的選擇,就像多年後亨利自認是自己放棄了一切,放棄了機會。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後,也證明了亨利無法掩飾的愛戀,他不辭千里辛苦,為了見惠子一面到處尋找日本人的集中營,年輕人狂熱的愛,奔放無以復加,試想,在烽火連天的時空和局勢裡,民族認同也如火如荼燃燒著熾烈的愛情時,亨利的至情至性在戰亂中已沒有一絲浪漫可言。

 

此外肩負中國傳統以及父權威信的父親,將自己對國家的愛恨情仇投射在孩子身上,渴望亨利也擁有滿腔熱血,他一方面寧可與妻子聽不懂孩子的英語,也不願亨利用母語溝通,一方面卻又要亨利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與所有同盟國家一起仇視日本。正由於父親民族意識高漲,無法認同惠子,於是用自己認可的方式決定亨利的未來,也十足掌握了他的童年,影響所及還包括亨利的婚姻。我想即便在不平凡的時代總有不以為然的作為,但亨利父親自相矛盾的舉止,是身為讀者的我,從任何立場都可以同情,卻又都無法理解的。

 

友人薛爾頓是亨利愛情的見證、爵士樂奧斯卡荷登( Oscar Holden)唱片,則是亨利與惠子的秘密,好朋友不需太多,交心與諒解、義無反顧的支持和鼓勵,一生能有幾人?

 

 將故事娓娓道來,彷彿一部黑白記錄片,帶出老人內心曾經失落的緬懷,回憶則像是沉重的包袱,此時耳邊彷彿聽到電影《海角七號》的音樂,看到友子用一輩子的時間來追憶她逝去的愛情。而那些許多經歷二戰時期的旅館裡,究竟藏匿了多少個不為人知的亨利秘密,真愛追尋、親子關係、友誼相挺,正是世代更迭中說也說不完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顏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