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中的機器人.jpg

 

 

首先感謝貓頭鷹出版社的試讀,沒讓我因為主觀而錯過這樣的好書,否則當真會以為科幻不是我的菜──因為吃膩了。高中時熱愛倪匡的科幻小說,有一段時間甚至愛上「麥田圈」、「X檔案」,甚至也被衛斯理洗腦,認為佛陀、耶穌、老子都是地球上的外星人。前幾年又大量閱讀有關「宇宙法則105條」、新時代思想、神秘學和外星世界與其他次元的關連書籍。

  

翻開本書,真正的立意是討論人性〈肉體的地球人和合成的機器人〉,不是外星生物或不可思議的幻相;再者沒看過作者艾西莫夫前二本大作《鋼穴》、《裸陽》的我,也能欣賞「機器人學三大法則」的邏輯興味,足見作者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1920-1992)的用心。

  

記得在電影《變人》中,發現了一個純愛之後的延伸問題──性,這本書無疑也試著用極多篇幅解釋這類禁忌的探討,人類之所以自許為萬物之靈,是因為我們除了思考,還有情緒、及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人類和機器人可以“通婚”嗎?如果性愛沒有感情的基礎,那揭發肉體的慾念之後,不但變成了一種取悅的模式,同樣也造就了所謂「繁衍定義」的失焦──生物學〈遺傳〉和科學〈製造〉產生了衝突。

  

 

 

人類的心一方面是敏感而脆弱,另一方面卻是堅定又勇敢,尤其在科幻小說中我竟看到一句為之動容的文字:「當你活過了好幾百年,就會有無數的時間,來失去無數的東西。」因此人類要感謝自己的壽命不長。

 

若說宇宙的進化是一種優生學,人類終究不是低等的單細胞生物,我們終其一生只用了大腦的3%~4%,其餘97%左右都還在潛意識的未開發區,而書中所謂宇宙的外圍世界,無非是地球的另一進化鏈,因此,如果痛苦或快樂可以量化,以便將之編入程式而邏輯量產,試問,我們是否就自認有能力像上天一樣造人?如果人類天生的缺陷果真是上蒼失手的錯誤,那麼機器人的短路是否也意味著任何事物都不能夠十全十美!

 

在許多科幻故事裡,都隱藏了極大的矛盾心結,就是人類一方面渴望像上帝一般,創造出可以替代的電子人類,一方面卻又極度害怕被電子機械所取代。又假設我們對科技的愛恨恐懼,充其量不過是宇宙無窮無盡中的一種杞人憂天,我想待有朝一日,未來的阿姆斯壯也能到別的星球畫出屬於人類的麥田圈時,再緊張也不遲。

 

 

 

引用網址:http://blog.roodo.com/dali_novel/archives/9198389.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顏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