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懊悔和罪惡感的糾纏下,作者決定將這段往事訴諸文字。

《一百件洋裝》的故事源自艾蓮諾.艾斯提斯的童年記憶:

一位貧苦的單親女孩每天都穿著同一件洋裝來上學,

但她卻堅稱自己有一百件洋裝,

再加上她有個奇怪的波蘭名字,使得她成為同學們嘲弄的對象。

書中的女孩最後選擇原諒那些曾經惡意捉弄她的同學,

而且她也證明了她確實擁有一百件洋裝,…………….

本書感動了紐伯瑞大獎評審,贏得1945年的紐伯瑞銀牌獎。』~~摘自網路簡介

 

 

對小孩而言最大的不安全感就是:大家不理我。

因此他們對於初進入的第二個人際圈〈家庭之外的〉,

極需要一種被肯定的認同感,例如“我跟大家一樣”、“我屬於這個群體”。

 

 

透過觀察

汪妲的不一樣,造成大家排擠她,取笑她,

 

 

更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

瑪蒂自己也是窮孩子,卻害怕跟汪妲有相同的遭遇,

 

決定選邊站

於是讓內心的正義感沈睡吧!這樣才能處於人多的一方,

 

也給內心的交戰找理由

瑪蒂認為自己雖然沒替汪妲說話,但至少沒有跟著大家取笑她。

 

 

事件給了弱勢的一方有平反的機會

終於汪妲一百件洋裝的圖畫得到老師的肯定(小孩心中,老師像上帝一樣偉大)

 

開始反省

是因為大家的不友善,汪妲才離開嗎?老師會責備嗎?

雖然是袖手旁觀,但瑪蒂後悔跟佩琪的欺負作為一樣惡劣。

 

尋求彌補的機會

瑪蒂和佩琪去空屋找汪妲,告訴她得獎的消息。

(OS:我們是好朋友了,因為我來恭喜你,希望你不記前嫌)

 

得到救贖

汪妲不但來信跟大家報平安,甚至把其中二件洋裝送給她們,

內疚和慚愧瞬間得到解脫。

 

心靈的釋放

汪妲畫的洋裝是以她們為模特兒,

原來她對她們的欺負沒有任何埋怨,原來她心中早把她們當成好朋友!

 

 

羅柏.寇米耶的成名作《巧克力戰爭》,說的就是面臨校園惡勢力時,

如果我們有幸不是那脆弱的一環,

而正確的選擇應該是旁觀者、參與者、還是………….加諸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顏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